我国法律对探矿权人和采矿权人在资质上的不同要求,对探矿权转化为采矿权产生了一定的法律障碍。[19]《矿产资源法实施细则》第十六条规定,探矿权人享有优先取得勘查作业区内矿产资源的采矿权的权利。但是,由于法律对采矿权申请人的资质要求,探矿权人在不具备矿产资源开采资质条件的情况下,依法是不能获得采矿权的,这将导致其优先获得采矿权的权利无从行使。我国矿业法律、法规的这种不合理规定,将妨碍具有资金实力,但却不具备开采资质的企业对矿产资源勘查和矿产资源开发进行投资。这对我国矿产资源的优化配置及矿业权市场的建设是不利的。
此外,《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十二条规定,“探矿权、采矿权转让后,探矿权人、采矿权人的权利、义务随之转移。”据此,笔者认为,将矿业权的转让人是否履行了矿业权人法定的各项义务设定为矿业权转让的前提条件实无必要,因为转让人未履行的各项公法上的义务,最终仍将由受让人继受并予以履行。受让人在准备受让矿业权时,由其考察转让人履行矿业权人的各项义务的情况,并将其作为是否受让以及如何定价的重要因素。对于应由市场自身衡量和决定的事情,公权力无须介入其中。而且,将“自颁发勘查许可证之日起满2年”、“矿山企业投入采矿生产满1年”、“完成规定的最低勘查投入”、“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经缴纳探矿权使用费、探矿权价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已经缴纳采矿权使用费、采矿权价款、矿产资源补偿费和资源税”等规定为矿业权转让的审批条件,本身欠缺合理性。对此,已有学者指出,“矿业权人转让其权利,通常由于各种原因,如已经无力继续进行勘查或开采投资,或无力缴纳有关的费用或价款。在此情况下,反倒要求其完成各种规定投入并缴纳规定费用和价款,完全不通情理。”
(二)矿业权转让合同的生效问题
《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探矿权、采矿权转让合同自批准之日生效。转让批准后由登记机关办理变更登记。这与我国《担保法》关于抵押合同自登记之日生效一样,混淆了债的行为和物权行为,混淆了债的效力和物权的效力,是与法理相悖的。已经颁布实施的《物权法》第十五条规定,“当事人之间订立有关设立、变更、转让和消灭不动产物权的合同,除法律另有规定或者合同另有约定外,自合同成立时生效;未办理物权登记的,不影响合同效力。”作为一项不动产物权和用益物权,矿业权转让合同的生效也应当适用《物权法》的这一规定。
(三)矿业权转让的审批问题
《探矿权采矿权转让管理办法》第十条规定,“申请转让探矿权、采矿权的,审批管理机关应当自收到转让申请之日起40日内,作出准予转让或者不准转让的决定,并通知转让人和受让人。准予转让的,转让人和受让人应当自收到批准转让通知之日起60日内,到原发证机关办理变更登记手续;受让人按照国家规定缴纳有关费用后,领取勘查许可证或者采矿许可证,成为探矿权人或者采矿权人。批准转让的,转让合同自批准之日起生效。” 由此可见,在转让合同批准后,受让人领取矿业权证之前,受让人尚不能获得矿业权,不能成为矿业权人。这与我国《物权法》第九条规定的不动产物权的登记原则一脉相承。[21]
对于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转让而言,其转让无需审批,过户登记手续十分简便快捷,转让方和受让方在签署转让合同后,可以很快在国土资源部门办理完毕转移登记手续。但是,矿业权的转让则须办理诸多审批手续,耗时较长。根据《矿产资源储量评审认定办法》的规定,矿业权人在转让矿业权时,矿产资源储量应进行核实,并按照该认定办法的规定进行储量的评审和认定,否则地质矿产主管部门不受理矿业权的转让申请。[22]如果拟转让的矿业权系国家出资形成的,则矿业权的转让人还须按照《探矿权采矿权评估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进行资产评估和评估结果确认,否则登记管理机关不得批准矿业权的转让和办理变更登记。[23]在矿业权的转让审批及因转让而须办理的变更登记中,多数国土资源部门还要求申请人提交州(市)、县国土资源部门的审查意见[24],但却未对州(市)、县国土资源部门出具审查意见的具体程序、条件和时限作出具体明确的规定。因此,从笔者从事矿业权转让的法律实务经验来看,矿业权的转让审批及变更登记,往往需要耗费一年至两年的时间。这意味着,在矿业权出让合同签署后,受让人至少要经过一年后,方可获得矿业权证,成为矿业权人。在此期间,矿业权人将面临诸多的法律、市场和商业方面的风险,同时也难以以拟受让的矿业权进行融资。这对矿业权流转市场的建设十分不利。因此,与矿业权出让市场中出让的矿业权相比较,在市场上流转的矿业权数量要少得多。[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