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证背后的猫腻
儒枫苑大部分一期房子建在农业用地上,不是建设用地,买房的也不是村民,按规定是办不了房产证的。那么一期房产证又是通过何种关系办理出来的?
于洪区房产局产权科负责人声称,她并不清楚五年前的一期房产证是如何办理的,甚至在南方周末记者调查时才知道房子竟然建在农业用地。
办理初始登记的第一关就是土地证,按规定,农业用地绝办不了初始登记,而沈阳市房管局当时是怎么通过土地证审查的,至今仍不得而知。
儒枫苑二期办理初始登记时,使用了209号规划件,而于洪区房产局产权科的刘副主任恰恰是209号规划件的经办人,该规划件两年前就已经被使用过。而且,于洪区房管局对二期房产证名单核查时发现“大量涂改,身份证号码也不对”。
“这样的房子,居然也能办出房产证和初始登记,这里面的猫腻得有多大!”汪席春认为自己掌握了关乎万方股份命运的秘密,“我还发现万方股份提供的743号国有建设用地的土地证居然也是假的,这是非常严重的犯罪。”
于洪区土地局地籍科的王科长证实:汪席春手中的743号土地证的前面都是真的,但最后一页的宗地图是假的,宗地图上的印章也是假的。
这一切造假的目的都是卖地开发房地产。南方周末记者调查发现,在743号土地上,还有另一个叫利生园的房产项目,购房者前几天刚刚领到了利生园的房产证。
卖地生财:巨大的利益黑洞
沈阳市于洪区陵东乡田义村,距离沈阳市中心十多公里。十多年来,随着沈阳城市规模的扩大,这个城郊农村成了房地产开发的香饽饽,一片片农田变成了一栋栋房子,住进了越来越多的城里人。
审计报告显示,田义村原有耕地5000多亩,目前已锐减到2800亩。村里人指着一排崭新的住宅楼告诉记者,这里两年前还种着庄稼。村民吴坤唏嘘不已:“我们还有多少地能留给子孙?”
10年来,村民们不断上访。他们为利生华园(另一个小区)的土地问题到沈阳市国土资源行政执法支队反映过,执法部门也出具了“停止在70亩农业用地上施工”的报告,但最终罚款了事,房子照盖,一天也没耽误。
这块地是被当作“废地”出让的,却被冠冕堂皇地称为旧村屯改造——村屯改造的房子可以免去“四费一税”。这块地建成以后房子却是按商品房出售的,村里人买这个房子,也未享受到任何好处。
事实上,大多数村民代表都曾反对出让这块地,然而木已成舟,耕地已遭破坏。村委会后来又找了几名代表签字才勉强通过了土地转让议案。
沈规国土纪(2005)第46号文件表明,于洪区区长办公会特别要求加快办理该项目的审批手续,理由是:如果300多户回迁村民无法回迁,将造成不稳定因素。事实上这块78亩的花窖和耕地上,从来就没有居住过任何村民。
早在1993年,田义村就以882亩土地作价入股的方式成立了万方股份公司,田义村委会绝对控股。882亩集体农业用地被征为国有农业用地,并划拨给田义村做高科技农业项目。
实际上,万方股份从未做过农业项目,这些土地的用途只有一个——转让。光卖给沈阳市十一中学和辽宁省测绘局的共230亩地,就为股份公司带来了4150万元的土地款。万方股份公司负责人在接受采访时声称,该公司目前的资产仅为6000多万。两次审计报告均没有显示万方股份给村委会分过红。
失地村民并未得到补偿,当年成立股份公司时承诺三年后每户至少10万元的存款也成了泡影,上亿元的土地出让款,并没有给田义村村民的生活带来改善。
多年来田义村没有成文的土地承包合同。村委会需要用哪块地,打声招呼就无偿收回。几百亩蔬菜大棚被荒废,成了捡破烂的仓库,村里流传,这块地也要被开发成房地产。
土地,田义村唯一的资源,让很多人看到了一夜暴富的希望。村委会干部的位置令人垂涎。
实行村民委员会选举以来,田义村先后有过三任村主任:徐宝山、刘洪刚、汪超。前两任村委会主任先后因经济问题入狱。如今,一些村民正不遗余力地状告现任村委会主任汪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