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1日起实施的新《劳动合同法》在打破传统劳动雇佣关系的同时,也打破了市场的平衡。有企业称“新劳动合同法带来成本上涨,产品要提价”,也有企业将自己的员工向劳务派遣公司转移———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卷入,一条成本转移链条正在形成。
新法实施抬高企业用工成本
新《劳动合同法》生效后带来的强力冲击波触动了医药、零售、石油、建筑等领域企业老板的神经。四川某大型国有企业的一位负责人表示,原本公司请一个劳务工人,只需付20来元一小时的薪水,如果按正式编制的话,一小时至少要付五六十元,这会大大地增加企业的用工成本。
1月10日,成都一家贸易公司人力资源负责人李小姐向记者透露,她所在的公司刚刚“解决”了一批人员。“年底前刚刚招进来,考虑到成本控制,就全部解聘了。”这家贸易公司采取的做法并非“特立独行”,“你得理解,既然是做生意,赚钱是目的!”
其实,对于用工制度不规范的企业来说,《劳动合同法》实施后的用工成本将大大增加。比如企业违法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需要按照经济补偿金标准的两倍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此外,《劳动合同法》将社会保险条款作为劳动合同的必备条款,对于之前未替员工缴纳社会保险金的企业来说,无疑更是一笔庞大的支出。
公开信息显示,我国民营企业中有四成劳动者没有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员工处于无保障状态。
李小姐认为,即便是非常规范的企业,也会考虑“风险转嫁,利润最大化。”中国人才研究会人事管理研究中心理事王益明认为,对于国内不少企业来讲,低成本一直是惟一的竞争优势。
亚洲鞋业协会调查显示,在过去的3个月里,广东省约有500家制鞋企业倒闭,一些实力较弱的鞋企纷纷选择在12月底前主动歇业,其背后的重要因素是成本增加。据悉,制鞋业平均纯利润5%~8%,《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以及另外一些因素给企业带来的成本增加超过20%。
另外,对于包括平均利润率不超过5%的纺织服装行业在内的多个行业来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会不会成为压垮他们的最后一根稻草?
产品提价成本向消费市场转移
一些企业已经思量并采取行动将成本转移。
一个简单的佐证:本月初,成都市场上部分型号的西门子冰箱、洗衣机已经开始悄然提价了。一款原价为1.39万元的西门子冰箱售价涨到了1.49万元,另一款西门子洗衣机则从1800元涨到了1990元。
西门子四川分公司总经理刘可称,由于电器制造成本增加、新《劳动合同法》实施带来人力成本的增加、燃料成本的增加带来运输成本的提升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得不提价。
销售人员流动比较频繁,家电企业以前和促销员签的一般是临时用工协议,新《劳动合同法》执行后,公司需与促销员签署正式劳动合同,这里面就会增加风险准备金等成本,企业的成本压力增大,但通过提价方式,这种压力可以向消费市场转移。
在家装行业,有人已经喊出,“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将使家装行业告别廉价劳动力时代。”
企业控制成本,一方面是通过转移,另一方面则是内控。
新《劳动合同法》增加了一些更加有利于保护应届毕业生利益的条款,今后用人单位不能再滥用“试用期”,不过来自企业的消息显示,其招聘应届生更谨慎。
1月3日,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2008年中国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社会蓝皮书指出,2007年全国有近500万高校生毕业,但至今还有100万人没有找到工作。
2007年底,在“2007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联想控股有限公司总裁柳传志指出,新《劳动合同法》让企业很紧张,太注意照顾现有企业里面员工的利益,实际上对于企业的发展是不利的。比如说签订永久的合同协议,或者是合同协议到期了要补偿这个问题,会让企业在人力资源方面负担太重。
劳务派遣人员向中介机构转移
有人评价新《劳动合同法》对一些企业而言是“2008年第一场雪”,不过有人却发现其中商机,劳务派遣公司突然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原因是有大量企业“不求所有,只求所用”的态度。
1月8日,孙媛又收到一份相似的传真,四川一家食品企业希望将公司的500多名员工转到她所在的劳务派遣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