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风险提示及防范】
法律界网站提示: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罪罪与非罪的判断要点在于行为人是否存在主观上的故意以及所“泄露”的是否为国家秘密。首先,主观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其所知晓的信息为国家秘密仍然将其向他人或者公众传播或者应当知道而放任他人知晓的主观心态,这要求行为人首先应当知道自己传播的信息为国家秘密。其次,国家秘密在我国来说,分为绝密、机密和秘密三个层级,鉴定某信息或者资料是否属于国家秘密需要专业部门出具鉴定报告。在没有事实证据证明行为人知晓和传播的故意的情形下,行为人不得被判犯有泄露国家秘密罪。
【法条链接】
1.《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398条? 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反保守国家秘密法的规定,故意或者过失泄露国家秘密,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犯前款罪的,依照前款的规定酌情处罚。
2.《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
第189条 第二审人民法院对不服第一审判决的上诉、抗诉案件,经过审理后,应当按照下列情形分别处理:
(一)原判决认定事实和适用法律正确、量刑适当的,应当裁定驳回上诉或者抗诉,维持原判;
(二)原判决认定事实没有错误,但适用法律有错误,或者量刑不当的,应当改判;
(三)原判决事实不清楚或者证据不足的,可以在查清事实后改判;也可以裁定撤销原判,发回原审人民法院重新审判。
第162条 在被告人最后陈述后,审判长宣布休庭,合议庭进行评议,根据已经查明的事实、证据和有关的法律规定,分别作出以下判决:
(一)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有罪判决;
(二)依据法律认定被告人无罪的,应当作出无罪判决;
(三)证据不足,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的,应当作出证据不足、指控的犯罪不能成立的无罪判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