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求意见稿)
为正确审理外商投资企业在设立、变更等过程中产生的纠纷案件,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外资企业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审判实践,制定本规定。
第一条(须报批合同的效力) 外商投资企业在设立、变更等过程中订立的相关合同,依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经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机关批准后生效;未经批准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该合同未生效。
当事人之间就相关合同中的部分条款达成补充协议而未办理报批手续的,如果该部分内容并不构成对已得到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机关批准合同内容的重大或实质性变更,人民法院不应以该补充协议未经批准为由认定其未生效。
前款规定的重大或实质性变更包括注册资本、公司类型、经营范围、营业期限、股东认缴的出资额、出资方式、公司合并、公司分立等方面的变更以及跨审批机关管辖的地址变更、股权转让等。
第二条(已获批准的合同未必有效) 依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批准后生效的合同虽然经过有关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机关批准,但如果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二条或者第五十四条规定的情形的,人民法院仍应当认定该合同无效或者可撤销。相关合同被认定无效或被撤销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十八条的规定,对由此产生的法律后果及各方当事人应承担的民事责任予以认定。
第三条(出资或者提供合作条件违约的处理)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合同、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合同中约定一方合资者或者合作者以需要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手续的土地、建筑物等出资或者提供合作条件而未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手续的,人民法院应当认定构成违约。
作为该出资或提供合作条件的标的物已交付外商投资企业实际使用,且能够补办权属变更登记手续,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判令该出资方或合作方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手续,但不应同时认定该出资方或合作方未履行出资或提供合作条件义务。
作为该出资或提供合作条件的标的物未交付外商投资企业实际使用或者虽实际交付使用但不能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手续,人民法院应认定该出资方或合作方未履行出资或提供合作条件义务,并根据当事人的诉讼请求判令其承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四条(未经审批的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合同的处理) 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合同成立后,未报经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机关批准,受让方请求转让方履行报批义务的,人民法院应当追加外商投资企业为第三人,并判令转让方与该外商投资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共同办理报批手续。
负有报批义务的当事人不履行报批义务或迟延履行报批义务,受让方另行起诉要求解除合同并返还已支付的转让款或者赔偿损失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赔偿损失的范围包括股权转让合同订立时与提起诉讼期间的股权转让款的差价、转让方的股权收益以及受让方的其他合理损失。
(第二种意见:负有报批义务的一方当事人于判决书确定的期限内不履行报批义务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以及当事人的请求,判令主张办理报批手续的一方当事人依据判决书自行向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机关申请办理报批手续,并由怠于履行报批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承担由此产生的费用。)
第五条(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合同补办报批手续未获批准的处理) 当事人根据本规定第四条第一款的规定就外商投资企业股权转让合同办理报批手续,未获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机关批准,受让方另行起诉要求转让方返还已支付的转让款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当事人请求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的,人民法院应当根据当事人是否存在过错以及过错大小判令其承担相应的损害赔偿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