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生活报》报道,哈尔滨市工商局于5月下旬至6月上旬,对哈市各大商场、超市、饮水机专营市场、商场等经销的部分饮水机依法进行了抽检监测。监测结果显示,抽检饮水机170个批次中有128个批次不合格,占抽检总数的75.3%,合格42批次,占抽检总数24.7%。
长虹、安吉尔、美菱、容声、海尔等知名品牌均在黑名单之列。 本次饮水机抽检主要检验了安全性能和饮水机使用过程中重金属含量两项指标。目前,工商部门已经责令所有不合格饮水机下架。
这则消息让人吃惊,更令人担忧。说吃惊,是因为不合格的比例实在是太高了。就一般而言,一类产品的不合格率在10%左右的话,虽然不尽如人意,但还可以勉强接受。七成不合格,也就是说,合格的连三分之一都不到,这样的比例,不得不让人怀疑,这类产品是否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倒不如干脆都停产算了,反正生产出来的东西也没有多少是合格的!70%下架,下架之后送到哪里,扔了,太浪费。修一修再重返市场,还能有多少信誉,谁还会买?说担忧,是因为水是生命之源,我们天天都得喝,而现在的机关、企事业单位、医院、学校基本上使用饮水机喝水。70%不合格,我们的身边将埋藏多少健康杀手!生产厂家怎能如此不负责任,监管部门的监管又是何等的乏力,数量如此蔚为壮观的不合格产品是怎样登堂入室,流入市场的?从社会治理的角度而言,连饮用水的安全都保证不了,这又是何等的无可奈何,何等的悲哀!
好在,我们终于发现了问题。发现了问题,至少可以提高警惕。但是,类似的饮水机,过去流入市场多少,使用的人对隐患是否知情,我们是否有必要敦促相关企业对产品进行追回,以减轻社会危害?这些问题都应该引起我们的思考。退一万步说,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关键是以后怎么把问题解决好。当下,号召大家都不去使用饮水机,怕是不符合中国的国情。比较可以期待的是,希望有关部门能够按照扶优扶强的原则,对抽查产品质量好的企业大力宣传,引导消费者放心购买质量好的产品,对抽查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企业,严格按照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严格整改,认真复查,对产品质量安全指标达不到强制性标准要求的,责令停止生产销售,确保广大消费者健康和财产安全。果真如此,也算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饮水机七成不合格,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还有很多。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无可厚非。但是这种看似天经地义的追求,并不是可以不附带任何条件的。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前提必须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许多行业盛极一时,突然又整体坍塌,多是因为挣钱挣红了眼,不顾质量,忘掉诚信,对利润的盲目追求过程恰恰成了为自己掘墓的过程。此外,监管部门对产品质量的监控,尤其是对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产品质量的监控,关口还应该进一步前移,应该更有前瞻性和预见性。据了解,目前饮水机市场进入门槛较低,市场非常分散混乱。有数据显示,国内涉足饮水机生产的企业有近2000家,在市场上销售的饮水机品牌有500多个。80%以上的企业为非专业小厂或螺丝刀工厂,规模和研发能力很弱,主要靠零件组装、冒牌、贴牌生产,这些问题不解决,不合格的饮水机,势必还会卷土重来。
其实,饮水机暴露出来的问题,不仅局限于这一个行业本身。现在全社会都在倡导以人为本。以人为本,首先是以人的生命健康为本。饮水机暴露的是饮水安全问题,其他的,诸如食品安全、药品安全等,每一个与生命健康息息相关的行业,都涉及不计其数的相关的产品,一个环节出现漏洞,危害都可能是巨大的。对待类似的问题,多么的谨小慎微都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笔者还想说几句题外的话。据一位经常出国的朋友说,不少国家大街上就有自来水龙头,可以洗手,还可以拧开水龙头就喝。水质如此好,还用什么饮水机!所以,饮水机七成不合格这条令人担忧的新闻更应该激起我们对环境保护的忧患,等到没有水污染的那一天,我们就能彻底告别饮水机这个怪胎。自然喝水,喝自然的水,一个不高的目标,却也是一个需要我们付出巨大的努力才能实现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