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个洋老公、娶个洋媳妇——— 上世纪80年代初,涉外婚姻在我国初露端倪。
远在西北边陲的新疆,因与多个国家接壤,对外交流日趋频繁。从1986年开始,民政部门就设立了涉外婚姻登记处。
尽管近年来人们对跨国恋情较之改革开放初期态度上更为理性,但是,当越来越多的新疆人成为涉外婚姻的一方,他们与另一方在文化、习俗、价值观、人生观上的差异也在现实生活中日渐凸显。
由于种种差异,涉外婚姻这座城池显得难于把守。据民政部门统计,涉外婚姻的数量和离婚的数量均呈逐年上升趋势。
一段段看似浪漫的涉外婚姻中,究竟有哪些不为人知的酸甜苦辣?
不欢而散
7月5日中午时分,在乌鲁木齐的“五月花”饭店,伴着轻音乐,熙熙攘攘的食客们在餐桌前谈笑风生,身形纤瘦的娜拉(化名)静静地坐在饭店的一角,等待他的出现。
为了和他见面,32岁的娜拉精心给自己化了一个时下流行的“烟熏妆”,银棕色的眼影在灯光下很耀眼,她还特意穿上了色泽明艳的套裙,又专门去美发店做了一个精致的盘发。
他是娜拉的前夫路易(化名),比娜拉大10岁,法国人。2000年秋天,家住昌吉的娜拉和路易在乌市一见钟情,次年秋天,两人在乌市登记结婚并一同前往法国。
2005年,一家三口回到了新疆,后因种种原因,两人感情出现裂痕,路易向法院提起了离婚诉讼。去年夏天,法院经一审、二审后判决两人离婚,他们5岁的儿子判归娜拉抚养。
路易很快来了,金发碧眼的他在人群中比较惹眼。在礼节性寒暄之后,他用汉语告诉娜拉,自己带着录音笔,会随时录下彼此的谈话。娜拉觉得别扭:“一日夫妻百日恩,至于嘛!”
路易直奔主题:“我爱儿子,我要抚养他。”对于法院将儿子判给娜拉的判决,路易很不满意。
“你又到法院告我了?我更爱儿子,没有他,我活不下去……” 娜拉克制着情绪,拿出一份起诉书,起诉书是路易写的,他要夺回儿子的抚养权,这个案子不久就会开庭。
两人的谈话最后升级为争吵,这引起了周边食客的注意,两人各付各的账,不欢而散。
(背景:据自治区民政厅工作人员介绍,涉外婚姻是指一国公民同外国人 (包括无国籍人)的婚姻,包括涉外结婚和涉外离婚。在我国,“涉外婚姻”指中国公民同外国人,内地居民同香港居民、澳门居民、台湾居民、华侨之间的婚姻。
我区从1986年开始,分别在乌鲁木齐、石河子、喀什、伊犁四地设立了涉外婚姻登记处。1989年,在乌市办理涉外婚姻登记的仅有28对,1992年上升为56对,2002年猛增至114对。近几年,每年数量还在不断增长。
在涉外婚姻中,“洋女婿”占到大多数,他们的国籍有哈萨克斯坦、巴基斯坦的,也有美国、法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的,涉及约20个国家。)
曾经其乐融融
“为什么会是这样的结局?”娜拉盯着家中的金鱼,思绪回到8年前。
2000年,24岁的娜拉从昌吉来到乌鲁木齐闯荡,凭借不错的英语口语应聘到乌市一家高档宾馆当服务员。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