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岁的任哲现任门头沟区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处处长。这名喜欢动脑筋的检察官为了能让山区的老百姓少走冤枉路,先后推出信访邮箱、对署名举报百分百上门答复等一系列举措,他还成功办理了本市首例智障未成年人申诉案。面对荣誉,任哲说,他始终忘不了刚进入检察院在演讲比赛上所说的一句话:“只要能从事检察工作,就是我的最高荣誉”。任哲其人
任哲,男,39岁,1994年进入门头沟区人民检察院,历任书记员、助理检察员、反贪局办公室副主任、检察员、控告申诉检察处处长。2007年9月,任门头沟区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处处长。2007年,他获北京市门头沟区经济技术创新工程“十大优秀标兵”称号。2007年被评为北京市“人民满意政法干警”标兵。
因电影《追捕》迷恋当检察官
任哲清楚地记得刚进入检察院所说的一句话,“待遇无所谓,只要能从事检察工作,就是我的最高荣誉”。
1月30日下午,记者来到门头沟区检察院,任哲的办公室在检察院的5层。记者敲响他办公室的大门时,他正坐在办公桌前摆弄着手中的相机。“新购置的,正在研究。”任哲说。1.85米的个头,戴着一副眼镜,高大威严的形象很容易和他的职业联系到一起,而任哲走上检察官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任哲说,他儿时的理想是成为一名科学家,但无意中看到电影《追捕》,让他的理想发生了改变。
日本电影《追捕》在北京风靡的时候,任哲刚上小学。剧中高仓健饰演的检察官杜丘深深吸引了他。任哲说,杜丘为人正直,为揭开事实真相不畏险阻。看完电影后,在任哲幼小的心灵中,检察官就是一个“全能人”,根本没有办不成的事。
事情并非一帆风顺。虽然任哲学习的是法律专业,1987年中专毕业后,他却与梦想的检察官职业擦肩而过,进入一家国企从事电力工作。任哲说,检察官的职业在当时的他看来,真的变得可望而不可及,但在工作的7年中,他从未放弃自己的理想,边工作边自学法律知识。在他家里,现在仍保存着当年自学时的书籍,舍不得丢弃。
1993年检察院举办招生考试,任哲感觉到机会来了,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在备战考试期间,他经常熬夜苦读到凌晨,但这次他失败了。直到一年后的1994年检察院招生考试中,他终于如愿以偿进入门头沟检察院。
任哲清楚地记得刚进入检察院所说的一句话,“待遇无所谓,只要能从事检察工作,就是我的最高荣誉”。本着这样的想法,他一干就是十多年。
上网时突发灵感推出信访邮箱
2006年4月1日,在任哲的建议下,涉检信访专用电子邮箱在检察院正式开通启用。为使老百姓都能知道邮箱地址,任哲驱车百余公里来到斋堂、清水、雁翅等几个偏远山区,将电子邮件地址写在举报箱上。
任哲想成为一名检察官的理想源于儿时观看的电影,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检察官,与他“爱琢磨”的习惯分不开。
任哲平时很喜欢上网,发邮件。无意中,一个想法突然在他的脑中闪过———“何不设立一个信访邮箱?既能让信访者少跑些路,节省经济开支,又能达到办案效果。”
任哲说,现在互联网普及,普通老百姓也逐渐接触、使用网络,再考虑到门头沟区地理特征——98.5%的面积为山区,山多,沟多,许多乡镇分布在离门头沟城区较远的山区,信息闭塞、沟通渠道不畅。
像最远的斋堂地区,距离门头沟城区有100多公里,山路陡峭。他们开车都需要2个多小时时间,而山区老百姓则需要更长时间乘坐长途公共汽车来检察院反映情况。
有一次,一位86岁的老大爷来检察院举报当地村支书。老人胡子花白,在邻居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走进大厅,来时已临近中午。老大爷说,他用了4个小时乘坐公共汽车来到检察院,往返一趟需要20块钱的路费。
任哲说,对普通老百姓来讲,20多块钱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况且,一些信访者由于反映问题较多,一天时间根本不够用,好一点的住在亲戚家,没有亲戚的,只好在城区旅馆入住,无形中又增加了开支。
2006年4月1日,在任哲的建议下,涉检信访专用电子邮箱在检察院正式开通启用。为使老百姓都能知道邮箱地址,任哲驱车百余公里来到斋堂、清水、雁翅等几个偏远山区,将电子邮件地址写在举报箱上。邮箱开通后,控申处检察官每天都按时上网查看邮件,并在收到电子信件的5个工作日内,发出电子邮件回复。
据门头沟检察院统计,涉检信访电子邮箱开通至今,共收到了近百封邮件,而得到邮件答复的百姓,没有一个人来检察院上访。
变“坐等上访”为“带案下访”
在以前,大家都是坐着、等着接访。针对一些上访老户反映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情况,2006年初,任哲变“坐等上访”为“带案下访”,深入农村展开调查。
在同事陈东看来,任哲是一个“有心人”,勤于思考、充满钻劲,能够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陈东说,控申工作天天面临接待,任哲就经常组织大家在一起交流经验,互相学习。
在以前,大家都是坐着、等着接访。针对一些上访老户反映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的情况,2006年初,任哲提出了“坐等上访”为“带案下访”,深入农村展开调查。
“我一个普通农民能在家里接待检察官,连做梦都没有想到。”张大爷在自家门口见到检察官时,眼含热泪,紧紧握着他的手不肯放开。
张大爷是上访老户,因为邻里房产纠纷败诉告法官办案不公,检察官经调查取证发现没有依据,但老人不服,表示不会罢休。任哲说,他们经过调查了解到张大爷家中确实存在困难,于是,他们与当地村镇领导取得联系,为张大爷安排了工作。张大爷深受感动,“检察机关实实在在为我们这样的老百姓着想,我不会再上访了”。
除此之外,任哲还提出署名举报百分百上门答复、约访上门、来访者现场给检察工作打分制度,每年春节,任哲还会将新春贺年片寄到上访户家中。
上访户半夜来电被妻子误认出轨
“电池都打没电了,怕她想不开,我赶快换上电池回拨”,虽然在通话时任哲尽量压低声音,但还是吵醒了熟睡的妻子和儿子。
任哲每次带案下访时都将自己的手机号码留给上访户,以方便上访户随时都能找到他。任哲的电话也几乎成了上访户的24小时热线。因为电话频繁,还让任哲遭受过一次不明不白的“冤屈”。
任哲在控告申诉检察处时曾负责办理一位女上访户的案子。这名女上访户情绪非常不稳定,经常在想不开的时候就给任哲打电话,夜里将任哲从睡梦中吵醒。有一次,任哲一直开导她到凌晨2点多,“电池都打没电了,怕她想不开,我赶快换上电池回拨”,虽然在通话时任哲尽量压低声音,但还是吵醒了熟睡的妻子和儿子。
任哲说,一次两次的通话妻子也没说什么,只是关心地说,“晚了,快睡吧!”但持续一个月的通话,不免让其妻子心生疑虑。
有一天夜里,在任哲和女上访户连续通了10多次电话后,妻子终于沉不住气了。
“任哲,你和我说实话,你是不是有事瞒着我,你和那个女人到底什么关系?”妻子从床上翻身坐起,打开灯,十分郑重地问任哲。面对任哲的耐心解释,妻子半信半疑。直到最后,妻子根据电话号码回拨,再三确认了对方身份,才解除了误解。
成功办理本市首起智障未成年人申诉案
辍学的张强仍想继续读书,但因学籍已满学校拒绝了他的请求,检察官得知此事后,找到学校沟通,让张强如愿背上书包。
2007年9月,智障少年张强(化名)和他的母亲将两面锦旗送到门头沟检察院。此前,在检察官的帮助下,13岁的张强背上书包重新回到课堂,长达一年之久的越级上访也得以成功息诉,这归功于检察院未成年人申诉办理组。
设立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申诉复查小组是任哲在2007年初产生的想法,任哲说,因涉及到未成年人的权益,他决定在2007年6月1日国际儿童节这天正式成立复查小组。小组成立不久,一个涉及到智障未成年人的申诉案件摆在了他们面前。
张强是一名智力残疾的未成年人,居住在门头沟区一个偏远山村。在与同学李刚(化名)的一次打闹中,他被踩到手掌。张强的母亲赵燕(化名)得知此事后反映到学校,学校处理的结果是李刚向张强道歉,并作出相应经济赔偿。但事情并未因此而结束,2005年12月的一天,赵燕在学校门口接张强放学回家,发现他不停地哭,脸上还有些红肿。赵燕询问后得知是李刚用拳头打伤张强的脸部。
事发后,赵燕认为张强在校期间多次被同学李刚殴打,找到学校,要求李刚辍学,并向门头沟区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要求李刚对张强造成的人身及精神伤害予以赔偿,后因证据不足而败诉。赵燕因对判决结果不服,2006年9月来到门头沟检察院民事行政检察部门进行申诉。
任哲说,经调查,并没有证据能证明李刚在校期间殴打过张强,因此没有支持赵燕提出的申诉请求,但对于检察官的讲解,赵燕还是不服,带领张强多次到各大机关信访。
检察院未成年人申诉办理组了解到情况后,走访张强就读的学校、其父亲的单位,以及到公安机关调查取证,并先后10多次来到张强家中倾听他们的诉说。任哲说,他们想尽一切办法,甚至找到张强父母的媒人进行劝导。最后,张强父母终于放弃了上访,恢复了正常生活。
因为此事辍学的张强仍想继续读书,但因学籍已满学校拒绝了他的请求,检察官得知此事后,找到学校沟通,让张强如愿背上书包。
这起案件也是本市成功办理的首例智障未成年人申诉案。(苏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