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文评论·广西专业律师网/广西律师/南宁律师推荐]近日,北京通州区贵友大厦前上演温情一幕:一个乞丐躺地不起,一位过路少女发现后,双膝跪地,对他实施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抢救,直至他苏醒。目击者称,这名乞丐可能是饿晕倒地,被救醒后,其自行离开。(11月15日《北京晨报》)
有人竟说,这位少女有炒作之嫌。姑且不论这是否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即便是炒作,她的做法至少救了别人,而不是伤害别人,这样的炒作我们倒希望多来点。尤其在道德迷茫与责任迷失的当下,这种行为所能够带来的示范价值,如一剂清醒剂,敲击着有些沉睡的社会道德。
其实,像这样的感动,身边还有很多。比如,吉林一个卖馄饨的小摊主,明知道行乞老人拿游戏币买馄饨却从不去拆穿。面对表扬,这位小摊主的回答称:“别表扬我们,应该做的。”还有郑州卖馒头的张大娘,五年来回家吃饭时从不守摊,只放一个公告牌让顾客拿了馒头自己留钱。因为她相信大多数人有诚信,就算被“吃几个也不碍事”。
这几年,也许我们看到或听到的有关道德的负面新闻太多了,从南京彭宇案到天津许云鹤案,在各种挑战道德伦理的案例面前,人们越发地迷失了对社会传统道德的判断。尤其小悦悦事件后,很多人都在反思,社会道德底线是否已被突破。以至于,一些地方组织进行道德的社会大讨论,有的还对见义勇为行为进行重奖。这一切,都是为了寻觅人们曾经普遍存在的道德底线,或者说,做人起码的道德尊严。
但事实上,我们似乎有些过于悲观和敏感,甚至有点“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因为,从救乞丐的少女那无私举动中,能够感受到人们内心那种对助人为乐或互相帮助的认识依然是社会道德的主流,依然在主导着道德传统。只不过因为个别不道德的行为被大肆渲染,才一度蒙蔽了整个社会道德的本来面目,才导致了人们对道德现实的误解。
这种现实下,这位少女为晕倒乞丐人工呼吸更像在唤醒被负面道德压抑太久的传统,更像在告知整个社会,我们曾引以为豪的道德伦理依然存在于人们内心深处,没有褪色,也没有被突破底线。有的只需要一些机会来宣传它们的存在,让更多人找回一度迷失的道德良知。(傅万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