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假期三天,窝在家里,楼都没下。休闲的方式就是看电影。
很是感谢现代网络的便捷,将电脑与宽频电视连接,再将音响接上,坐在家里电视前便能饱赏许多经典大片,将以前错过的影片都给看回来。经典的二战片、动作大片,科幻片,只怕你没有这么多时间,免费的高清电影可以让你看个够,好不惬意。
记得读小学那些年,看电影成了自己的奢望。免费的露天电影成了我的期盼。那些年,生产队要开什么大会,会后往往会为村民播放一场免费的电影。而这消息似乎小孩得到的最早,一下子就在孩子们中传开。太阳还没下山孩子们就已经扛着小凳去占好位置。时间到了,生产队长或上级来的头儿开始开会讲话了,讲什么孩子们不会去留心的,只是希望电影尽早放映。当年的电影也没什么好片,不过孩子们判别是否好片的标准就是刚开始放映时,银幕上是否有闪闪的五角星,五角星正中间坚写着“八一”二字的,便是好片。因为,这影片肯定是有打的(打仗的意思),只要是打仗片,就好看。
那个年代,免费电影还是少的,我们过年得的压岁钱是不舍得拿去看电影的。记得当时的电影票价是5分钱。即便是5分钱家长很是心疼,不舍得花钱让孩子去看电影。于是自己常常与同伴们在露天电影场入口处徘徊,不管认识与不认识的大人都会跑到他的跟前,仰起小脸,乞求大人带自己入场。如果大人同意了,个子高点的同伴会经验老道地猫着背,屁股往下一沉,让验票员误为还没达到收半价的高度。这一招不是经常奏效,被守门验票员识破之后,那就只能等守门验票的在电影差不多结束时,打开入口大门,这样同伴们也就可以进场观看剩下未放完的电影了。当年自己个子高,所以运气总是不那么好,屡试屡被验票员发现个子超高后,只恨自己当年吃红薯也能长得这么快。
也不知是那一年了,《少林寺》的上映确实让我们男孩好不高兴。“习武”几乎成了我们小学男生课余时间喜修的功课。下课铃一响,整个学校的男生飞奔操场,学着《少林寺》中的功夫镜头“咦嘿咦嘿”的斗打不停。也不知是哪个“可恶”的同学对《少林寺》里功夫镜头模仿得特别到位,从离我十多米远的地方就拖着长长的“哎”的喊叫声向我冲来,然后一个腾空飞出一腿向我扫来。巧得是,他那只脚竟然穿入我的裤袋,然后随着他的重力下沉身体下落,他那只脚剖腹似将我的裤子瞬间“剖”成了旗袍......
上了初中,每个学期学校还经常组织学生们去看电影一两次。再后来,学校买了黑白电视机后,我们看电影的节目就被取消了。 之后,自己上了高中,从高二开始就感受到了紧张的气氛。校长经常向我们提及,想以后看电影,现在就不要看电影。这句话时常在脑际间回响。在那个考上中专大学便是当上了国家干部吃国家粮的年代,我们不得不放弃看电影的念想,将头沉沉埋入书海。
如今,是可以多看电影了,而且是坐在家里。但似乎已找不到当年那种看露天电影的味儿。
人生也是一场电影,只不过主演与观众都是自己罢了。忙碌的你是否也要经常看看自己的电影,在闲暇的假日里,是否也剪辑一下记忆的胶片,将那最精彩的生活镜头在大脑重现上映,那是别有一番风味的。
(文/广西专业律师网 熊潇敏)